Search

《無痛斷捨離》簡直就是我的寫照,重重掌摑我內心的霸道與自我。五年前的我早已開始簡約主義生活,時刻抱著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《無痛斷捨離》簡直就是我的寫照,重重掌摑我內心的霸道與自我。五年前的我早已開始簡約主義生活,時刻抱著四面白牆才算活得瀟灑的優越感。我和主角Aokbab一樣,清理物品的時候就像個女魔頭,快速、狠心、絕情。

翻開小學手冊,老師寫給我的評語總是「沉默寡言,學未專心」What?像我如此健談的人小時候居然是個孤僻鬼,那個根本不是我,老師又憑什麼扮作了解我?丟掉!及後又發現一塊滿佈鏽跡的吉他匙扣上刻了一個男孩的名字,十多年沒送出,再三思量他憑什麼讓我著迷?嘖,丟掉!

慢慢地,這種自以為活在當下的生活哲學卻演變成病態的極端行徑,後來的我看到物件就會莫名氣憤,認為它們的存在就是錯誤,枱上必須空無一物、堅拒別人送贈的禮物,人也逐漸變得冷酷無情。Aokbab在戲中自以為是的討厭神情,彷彿就是我本人。這也反映出我是個不懂處理感情的人,寧願選擇直接放棄關係或一走了之,就像無痛斷捨離一樣,「今天丟了,今天就會消失。」只要不再睹物思人,感情消失了,就沒有煩人的牽絆。然而這部電影告訴我,這種自欺欺人的想法是非常自私的。

當中一幕母女激烈爭辯的戲,表面是為了丟棄鋼琴,其實是二人回應對往事的執念。這也讓我想起自己一直在家中也是強勢的整理女王,認為爸媽不懂時尚,還活在以囤積物品來獲取安全感的舊年代。我也曾為了貫徹心中的無雜物理念,不惜自作主張丟棄他們的物品。六歲時我寫過一張咭給爸爸媽媽,連我自己也沒有印象,所以便毫不留情瞬間撕破,後來我爸在回收箱撿起來緊張的問為何要丟棄如此重要的東西,他沒生氣,只是坐在一角耐心用膠紙重新合併咭片。物件所承載的記憶,是雙方擁有的,既然對方不想忘記,我又憑什麼插手別人的生活?純粹就為了自己過得好些嗎?說到這裡,我慚愧了。

就如戲中被離棄的母親,她的苦澀,任半輩子走不出來,別人也不能觸碰。女主角往後的日子還很長,故能毅然放下。然而上一代的人尚未建立對生命新的期盼,又怎能放棄對回憶的依戀呢?強迫他們斷捨離真的非常殘忍。捨物簡單,決裂的關係卻怎樣挽救也回不來了。不是突然後悔了,想道歉了,別人就要原諒你。誰也沒責任要幫自己化解罪疚感的。

很多人覺得主角最後還是一意孤行丟棄母親的鋼琴,沒半點成長。不是的。最後一幕她看著空盪盪的大廳滿心歡喜,眼淚卻止不住流出來。她明白了原來有些遺憾不是簡單丟掉物件就能釋懷,內疚與傷痛仍會伴隨終生。相同的處事方式、依舊的斷捨離過程中,蘊含著淡然的心理轉變。自己何嘗不是被爸爸丟棄的「物件」,某些傷口裂縫,不是單方面放下就能告一段落。說到底,人終究還是自私,現實裡,我們都只會選擇保留自己想記得的事。無痛,卻是另一種痛。假裝丟棄、假裝忘記,不是更痛嗎?唯有痛楚的記憶才能喚醒成長,這就是人生。
#無痛斷捨離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Actress based in HK
View all posts